中国湖北、湖南、淅江、贵州及江西一带,近月来发生旱灾,一些更是旱涝急转,导致植物尤其是中草药材严重失收,另加上近年中国通货膨胀,百物腾贵,5月份,来自中国药材70%均涨价,另近半来,出产自上述灾区的中药材,价钱上升幅度由20%、30%至最高的400%不等,其中涨幅4倍的包括太子参及猪苓等,让中药材入口商、中医师和病人三方面皆受药材涨价之苦,前者利润减少,后者支出增加。
加拿大中药商会会长兼中药材入口商国盛行负责人张瑞端告诉本报,由于中药材当中不少是野生的,例如 太子参及如猪苓便是,因此旱灾引致枯死失收。
张瑞端䒷面上放覑的是大幅涨价的太子蔘﹑猪苓﹑麦冬﹑川贝﹑田七﹐手持的是涨价幅度最大的猪苓。
他指太子参、猪苓、白鲜皮、川贝、田七、麦冬等,过去半年来货价暴升400%,他个人亦认为在区区数月升幅之大不合理,因消费者无法跟得上涨幅,药费负担极之吃力。
他说中药材大幅涨价,除旱灾造成外;另有以下原因﹕
一、中国农耕地减少,农地改为被视作有更大经济价值的使用,例如兴建商住楼宇,导致药材等农作物收成减少;
二、工人薪酬上涨,加上农民弃耕转做其他认为薪酬更高的工作,如到城市工厂工作等;
三、人为因素抄卖,例如具活、止、散血功效的田七就是其中一种;
四、中国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提升,亦懂得使用中药材健体,需求量因而大增;
五、国外认识到中药的奥妙,大量购买原料和中药成品。
张瑞端称,以往中药材是平民百姓用作医病和保持健康的廉价草药,他说笑以近数年中药材不断涨价趋势,担心有朝一日中药材会转变为富有人的专有食用品。
中药材买卖生意减20%至30%
事实上,近年一等中药材是留在中国销售,运销海外的则是较低品质的药材。由于中药材涨价,他估计从事中药材买卖生意的同业,整体生意因而减少20%至30%,并相信中药材涨价增加的成本,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。 |